识今通古: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新尝试----以《希腊古代民主政治》为例

2019-08-20 15:10

摘自:《广州教研网》

为例我们认为 “ 今 ” 与 “ 古 ” 是河流的两岸, “ 今 ” 在此岸, “ 古 ” 在彼岸;师生在此岸,历史在彼岸。要观赏彼岸的风光,进入彼岸的历史天空,需要借助一定的介质, “ 识今通古 ” 就是我们要架设的从 “ 此岸 ” 到 “ 彼岸 ” 的桥梁。

一、 “ 识今通古 ” ,新课标下的新探索

1 .什么是 “ 识今通古 ”

我们认为 “ 识今通古 ” ,首先,是老师预设的一个个情境。是老师在 “ 今 ” 与 “ 古 ” 之间架设的一座座桥梁,通过这些桥梁,老师把学生从 “ 生活的世界 ” 带入历史的风景中;其次,要从学生的 “ 生活的世界 ” 中设置情境,而不是脱离现实,让学生将现实与历史相联系,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寻规律,在生活中语理想;再次,设置情境时,老师必须:一是熟悉学生的现状,在创设情境时,能够与学生的认知同构;二是教师对教材要有所研究,以新课标的解读为指导,删繁就简;三是 “ 今 ” 与 “ 古 ” 要有相似的地方;四是设置的情境要有新意。

2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尝试

在今年的新课改下,教学目标如何与学生的现状进行有效对接,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新问题。在近二个月的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实验中,我们感觉很多教学方式都无法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 历史的天空 ” 对他们遥不可及。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根据我们对本校高一学生的调查,再结合我们的教学,我们发现:我们两校的学生存在着许多相同的问题:其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制约了新课程的开展。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储备极少,他们无法用历史知识去交流和思考, “ 无知者 ” 与 “ 无知者 ” 之间在共同学习时无法解决问题: “ 知识权威 ” 与 “ 无知者 ” 之间,也因为对话涉及的历史知识点,学生儿乎都不知道而无法正常对话; “ 无知者无畏 ” 时提及的问题也是驴头不对马嘴:其二,历史与现实相隔太远,学生无法用他们的经验去理解、判断;其三,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轻视。从小学到初中,历史课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其四,级组及班主任的引导。主要通过增加工具课节数和加大考查力度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在这些课程上,制约了学生的爱好发展;其五,学生认为将来想要从事经济工作,对政治类课程兴趣不高。

3 .如何应对变化了的学生

首先,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关于知识获取途径的新提法无疑是正确的。 “ 新课程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 ;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学生中心的思想。要视学生为 “ 生活世界中的人、文化世界中的人、时代中的人 ” ;

其次,分析两校学生的长处,我们认为高一学生由于初三升学时考了政治,政治科的知识比较多;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获得的社会知识比较丰富。我们思考:能否把学生的这些知识变成历史课运用的一种资源呢?于是,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尝试了从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入手创设情境,把历史在现实中的投影放大。我们把这种经常使用的方法总结为 “ 识今通古 ” 。它的一般做法是:

1 .从学生的生活事件人手。如:由选班干为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选总统为了什么?

2 .从正在发生的事件入手。如美国的总统选举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学生耳熟能详。我们在设计《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就是从选总统这件正在发生的事架起了认识古希腊政治制度的桥梁。并让学生从美国的民主制度中找出了与古希腊政治相同或相似的规则。象领导人由选举产生、领导人的任期限制、人民是权力的来源等。

3 .从学生熟悉的世界政治入手。如:美国的白宫、美国的总统是学生熟悉的,总统府承担的职责也是他们了解的,而古代希腊的十将军是他们陌生的,通过把这两个放在一起对比,学生会找到这些权力的化身行使的权力有些是相同的、有些是相似的。

4 .从学生自身角度去考虑设计情境。如:一在学生课业评价时,我们设计了广州人在美国投资是否在美国就有投票权的问题,意在让学生明白:任何民主都是有条件限制的。

5 .从学生的喜好入手设置情境。如从他们喜欢的歌曲、卡通画入手。

6 .从学生熟悉的经济生活入手。

7 .从学生熟悉的文化体育大事入手。如;我们在设计 “ 古代希腊民主制度 ” 的导入时,就从雅典奥运会切入的。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我们设计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知联系密切,学生的对历史课兴趣有所增强。从目前看,效果比较好,能够把大部分的学生吸引到历史的风景中。

二、 “ 识今通古 ” 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上的运用

1 .对教材的处理

我们在设计《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对教材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此课要完成三个教学目标:即: “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背景 ” 、 “ 占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 ” 、 “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 ” 。因此,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我们认为 “ 梭合改革 ” 、 “ 克里斯提尼改革 ” 既可以作为背景,也可以作为内容处理,我们倾向于作为改革的政治背景为好;在制度框架的内容上,我们主要把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放在里面:在评价上,我们抓住引言里的 “ 近现代的西方人 ---- 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 ” 。参照岳麓版教材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对这种民主制度给予肯定;同时,参照人教版课本也指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2 . “ 识今通古 ” 在导入上的运用

刚刚过去的雅典奥运会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吸引了广州中学生的眼球。中国奥运健儿的顽强拼搏精神、中国国旗、国歌不断升起响起,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把雅典奥运会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 “ 进入雅典 ” ,然后,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雅典是欧洲的一个国家,位于欧洲南部的地中海,具有东西交通的区位优势;接着,通过雅典的地形图,使学生看到雅典境内多山,海岸曲折。然后设计了这个问题: “ 雅典的地貌特征和地理位置,你认为古代雅典人最有利于从事那种经济活动: A .手工业 B .商业活动 C .农业活动 ” ,我们认为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我们预定的答案 B 的:但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这里还不够,还要让学生学会比较。于是,我们在推出 “ 中国地貌图 ” 后,又设计了 “ 根据中国的地貌特征,你认为我们的先民最有利于从事; A .手工业, B .商业, C .农业 ” 。学生也会选择我们预设的 C 项。到这个时候,老师的点拨就重要了,我们是这样做的:在这种经济活动下。中国古代先民选择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学生稍加思考就会说出 “ 君主专制制度 ” ,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政治制度呢?因为农业需要灌溉,而灌溉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兴修水利,权力的相对集中比较有利于从事这项事业;而希腊呢?从商是希腊人的最好选择,商品需要自由流通,商人需要自由流动,这就需要自由的环境,于是希腊的先民设计了古代的民主制度。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很多条件制约的。为把学生引导到希腊政治制度的条件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 “ 我国宪法中取得公民资格的年龄规定是多大? ” 从学生熟悉的与己相关的政治问题上入手,说明古今民主制度都是有条件限制的。学生明白:古代希腊民主制度是古希腊人在自然、历史、政治、经济等具体条件制约下的一种选择。

3 . “ 识今通古 ” 在授课过程中的运用

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的框架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目标。如何把死板的内容与学生鲜活的 “ 生活世界 ” 相联系呢?我们是这样考虑来设计情境的:美国总统大选是今年美国的头等大事,媒体的关注使学生非常熟悉了两个竞选人:布什和克里。我们就由此入手,首先,由浅入深设计了这几个问题: “ 布什和克里都想当总统,但只有一位能当上。这位幸运儿是怎么当上总统的? ” 、 “ 通过美国的总统选举我们能够看出总统的权力是谁赋子的? ” 学生通过人民选总统这个事例,稍加思索,就会知道民主是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思考: “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是怎么解释皇权来源的? ” 其次,在学生明白西方古今统治者权力来源之后,我们把体现美国现代民主制度的 “ 三权分立 ” ,与伯里克利构建的古代希腊民主制度摆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 “ 现实是历史的影子。从现代美国的民主制度里,你发现那些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的影子? ” 再次,通过上述内容的讲述,学生己经变成世界文化遗产的接受者和继承者,他们成为 “ 文化中的人 ” 。这还不够,老师还要有义务把这些 “ 文化中的人 ” 引导到感悟这种文化的真谛,欣赏这种文化的妙处,评判这种文化的遗憾,把学生塑造成文化鉴赏力较高的 “ 文化中人 ” 。我们是这样帮助学生分析、评价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的: “ 你们中一部分同学可能有竞选班干的经历,你们想过没有,你们竞选班干是为了什么? ” 答案可能很多,但通常学生都会说出: “ 培养提高自己的能力 ” 、 “ 为班级同学服务 ” 。由此设计了: “ 布什和克里花了那么大的精力与财力去竞选总统,与你们竞选班干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为什么? ” 学生通过与自己的经验结合、比较和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为国家做事。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要把事做好,必须发挥个人的全部才华,显然这是这种政治制度的设计者的初衷。由此引导学生作出对民主制度的客观评价。

4 . “ 识今通古 ” 在课业评价上的运用

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学的最后环节。老师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要借助于问题的设计,通过学生的作答来判断。在本课,我们是这样设计考查题目的: “ 执信中学高一( 20 )班的同学李永的父亲是广州居民,他在美国投资开办了一家饭店。 2004 年暑假,李永到美国探望父亲,恰逢美国总统候选人克里到该地做竞选演说,争取选民。李永父子被他的演说所打动,李永劝他的父亲去投克里一票。你认为李永的父亲有没有投票权?为什么?联系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的评价,谈谈你对西方民主制度的看法? ”